查看原文
其他

​ 一个端午互动,凭什么吸引152个国家的海外华人参与?

叶莉 传媒茶话会 2022-08-06

点击下方名片,关注我们↓↓↓

冲波突出人齐譀,跃浪争先鸟退飞。”五月五过端午,怎能少得了吃粽子、熏艾草、佩香囊、看龙舟竞渡这些传统习俗!


6月3日,“龙腾虎跃”2022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线下直播开赛的同时,一款由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出品,腾讯区块链提供技术支持、《天涯明月刀》进行合作推广的新媒体互动产品《龙腾虎跃——一水同舟向未来》也同步上线,吸引众多网友一边看比赛一边参与到划龙舟的互动游戏中来,线上线下竞相争渡,气势如虹,燃起端午豪情。


《龙腾虎跃——一水同舟向未来》是如何巧妙融合传统习俗与非遗文化,燃情端午的?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,数字技术能提供哪些创新助力?


6月4日,传媒茶话会对话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,揭秘一款互动游戏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传承。



跨屏击水奋楫,划满端午仪式感



“一点龙眼,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;二点天庭,吉星高照,两岸和平……”


6月3日,随着点睛仪式进行,“龙腾虎跃”2022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在厦门集美正式开赛。海峡两岸的队员们奋力击水,手起浆落,一支支龙舟飞驰而出。


赛龙舟是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,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”,在龙舟跃浪争先的同时,根脉相连的两岸中华儿女也迸发出激扬奋斗的精神,同心向未来。


线下龙舟赛场人声鼎沸,热闹非凡,线上互动游戏龙腾虎跃,火爆至极。


《龙腾虎跃——一水同舟向未来》点击图片即可参与


由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出品,腾讯区块链提供技术支持、《天涯明月刀》进行合作推广的新媒体互动产品《龙腾虎跃——一水同舟向未来》与线下赛龙舟活动同步上线,跨屏互动,表达同心齐力、共向未来的美好祝愿,燃起万千网友的端午激情。


“哈哈哈,我在教室里划船,我同桌以为我‘疯’了”

“都快把一年的运动量给划完了!”

“我妈划得都比我远,不愧是广场舞女王”

“看着我弟那手臂挥舞得都快起飞,不是自己的了”

……


网友们一边看比赛,也能一边扫码参与到划龙舟小游戏中,拿起手机,参照划桨姿势,奋力开始划!划!划!速度越快,“龙舟”划得越远,得分也就越高。划出50米,就能领取一份融合了传统龙舟元素、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,以及石狮、灯笼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午特别纪念版NFT,为自己的端午留一份纪念。



闻着粽香艾草的气息,感受着电视里龙舟竞渡的激情,看着手机里一眼青绿的福建永定土楼景色,划起手中的“小龙舟”,端午节的氛围感、仪式感、参与感瞬间拉满。


上线当天,《龙腾虎跃——一水同舟向未来》新媒体互动全网曝光量达3.2亿,PV 1100W+,UV 570W+,两项数据均创《天涯明月刀》新媒体互动产品的历史新高,吸引152个国家的海外华人共同参与。


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看来,这一互动游戏的非遗实践可圈可点。


第一,实现数实融合。《龙腾虎跃——一水同舟向未来》以线下“龙腾虎跃”2022海峡两岸龙舟活动为背景,线上线下同频共庆端午,实现了数字与现实的完美同步。


第二,赋能遗产创新。数字化技术手段让端午文化呈现可视化、传播互动化、体验沉浸化、共享便捷化、消费多元化,有效推动承载着中国智慧、中国精神的“非遗文化”不断出圈。


第三,体验寓教于乐。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除春节之外,文化溯源与文化习俗最为丰富的全民性节日,包含了佩饰、饮食、卫生、竞技、祈福等五大习俗。这款新媒体互动产品以Z世代喜闻乐见的娱乐竞技方式迎接端午,可以让Z世代更好传承端午文化习俗。


第四,促进文化共情。疫情之下,这款新媒体互动产品充分挖掘端午节健康积极的文化内涵,活化传统龙舟竞技运动的同时,融合永定土楼非遗文化场景,组成端午赛龙舟的生动文化意象,以端午节为载体,贯通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,跨越时空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、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。



IP游戏深溯非遗民俗,文化遗产活起来!



玩游戏时,细心的网友会发现《龙腾虎跃——一水同舟向未来》中深藏着不少端午文化和非遗元素。



比如,溪岸边,与青山绿水为邻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客家土楼,遵从现实中土楼建筑在山间谷地、溪河两岸的风格,让网友们对土楼建造的地理特点有清晰的认识。溪水前,“天涯共此楼”旗幡矗立,云旗猎猎,石狮威武,龙头鼓手擂鼓震天,红绿相间的龙舟同水竞逐,生动描绘着千年间流传不变的非遗文化赛龙舟习俗。溪对面,巍峨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石像傲立浪头,驱荷复台的历史故事犹在耳边,诉说着两岸中华儿女炙热的爱国之情。


点击“起航”,“龙舟”开划!岸边还有天香、白玉京等不少网友熟悉的《天涯明月刀》游戏角色为自己加油助威,拉近年轻网友与文化遗产、非遗民俗的距离。争分夺秒划出成绩后,网友还能领取一份端午特别纪念版NFT珍藏,提升互动获得感。活动结束后,用户可通过腾讯区块链配套的“时空藏馆”微信小程序查阅欣赏,并可生成海报分享点赞。


腾讯区块链产品负责人梁军说道:“腾讯区块链自2015年起独立自主构建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,7年来在共识机制、大规模组网、十亿级用户规模、隐私安全、监管便利、性能和扩展性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案例。此次我们通过区块链技术,保障了‘一水同舟向未来’活动数字藏品的唯一性、真实性及其收藏价值。技术让更多Z世代年轻人关注和喜爱传统文化,并活跃参与文化产品共创,让古老的端午文化在数字世界中生生不息,焕发出新的内涵和价值。”


近年来,文化遗产凭借与爆款IP的联动,频频出圈。


2021年12月,在历经上世纪历史与烽火洗练的“云上土楼”环兴楼,“客从何处来”《天涯明月刀》主题沉浸式剧场正式落地,集“沉浸式导游”“互动式展览馆”“角色扮演实景剧本杀”于一体,打造全新文旅IP。剧场落地时,《天涯明月刀》游戏内也同步更新东越土楼场景,融入万应茶、太公家训等当地非遗与客家文化元素,连通线上线下,打造数字文旅新体验。



《天涯明月刀》IP总架构师顾婷婷表示,《天涯明月刀》作为一个真正浸润了国风文化的IP,在面对永定客家土楼短途化、老龄化问题时,决定与永定文旅部门一起在现实中焕新“永定环兴楼”,为土楼与永定文旅注入新能量,在游戏内重塑场景“东越环兴楼”,融入深度客家文化剧情。通过游戏带给用户永定福建土楼文化传承的体验,同时在虚拟世界中保存一份历史文化的宝藏,让《天涯明月刀》的非遗探索真正担负起“融合科技和文化”“连接传统和未来”的使命。


此次,在端午节上线新媒体互动产品《龙腾虎跃——一水同舟向未来》,只是《天涯明月刀》以数字IP助力面临老化的永定客家土楼群重焕新生的一个缩影。长期以来,《天涯明月刀》一直坚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初心,与永定客家土楼达成“三楼一线”战略合作,承诺双方在文旅方面深层探索激活文化遗产的新方法、新形式。



除了环兴楼,双方也在“土楼公主”振福楼邀请百名kol拍摄贺岁片,于“土楼王子”振成楼落成瑞丽“国风之夜”时尚走秀,多点串成一条体验丰富的文旅线路,不断为土楼注入年轻人喜爱的内容,吸引大众关注和参与。


卜希霆认为,线上线下文化接力、数字与实体无缝融合,可以让文化遗产走出在地、面向更多年轻受众群体,在寓教于乐传递非遗文化的同时,构筑中华民族风雨同舟的精神家园,不仅能鲜活反映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参与感,还可以进一步激活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,拉动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,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、创造性传承。



数字助力传承,文化精神代代传!

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他指出,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。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。


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有着重要作用。然而,当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却面临着资金不足、传承断代、陷入“博物馆式”静态传播等困境。


如何让静态的文化遗产活过来,将文化精神传承下去,成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。


幸运的是,随着互联网、大数据、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,数字技术开始深入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工作,为突破上述困境带来更多可能性。比如本次的《龙腾虎跃——一水同舟向未来》活动全网曝光量高达3.2亿,PV高达1100万,同时在端午节上线当天就辐射到了全球152个国家和地区,不少海外华人通过这项新媒体互动,隔屏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氛围,线上收集非遗数字藏品……身在异国、梦回家乡,“云”度端午佳节。



腾讯新文创研究院院长、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副总经理岳淼表示:“我们秉持‘向善’的创意理念,借助互联网数字技术的能力,兼顾数字与现实场景,搭建用户与传统文化内容的桥梁。希望能在端午佳节之际,凝聚中华民族一水同舟的精神,让全球用户一同感受端午的美好氛围。”


近年来,在数字化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,腾讯一直在探索与实践。


2019年,腾讯携手龙门石窟上线“智游龙门石窟”小程序,助力龙门石窟的文化保护;2020年2月,腾讯与敦煌研究院推出“云游敦煌”小程序,传承千年敦煌文化;2021年,联合北京市文物局发起“数字中轴”项目,上线“云上中轴”小程序,助推北京中轴线申遗;2022年除夕,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《古韵新春》节目组、央视网,湖北省博物馆联合推出《古律叩新春,礼乐承千年》新媒体互动项目,让礼乐之声响彻万家;2022年端午之际,推出融合了永定土楼、龙舟等非遗元素的《龙腾虎跃——一水同舟向未来》新媒体互动产品,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家国情……


“可以看到,数字技术为非遗文化提供了数字化的创新引擎与驱动。数字化应用场景中的数字展示、数字交易、数字消费、数字娱乐、数字文博等新业态都应与非遗文化‘双向奔赴’。借助区块链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技术融合的下一代网络Web4.0,非遗文化也可以实现‘数字永生’,实现代际公平。”卜希霆说道。


“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,既需要薪火相传、代代守护,更需要与时俱进、勇于创新”。可以相信,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,文化遗产有望进一步焕发生机,文化精神终会代代传承、绵延不熄。


编辑|蒙娜丽莎

  END  


往期推荐

疫情中,媒体还能做些啥?“搭桥修路”做服务是个好招

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开始征集今年的中国新闻奖自荐(他荐)参评作品!

媒体除了曝光,还能怎么保护儿童?

本文经「原本」原创认证,作者传媒茶话会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或访问yuanben.io查询【2A48HEPL】获取授权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